凌晨了。终于把在和谐号上的只言片语补充完整。当时想写什么现在真的很难想起。
和谐号上一个四五岁孩子的乱哭乱闹终于让我不再犹豫地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开始码字。
孩子闹得很厉害,坐在地上不起来。整个车厢都充斥着浮躁和怒气一触即发的郁闷气氛。夹杂其中的是两个外国人用带着大舌音的语言快乐的交谈,丝毫未受小孩儿的影响。甚至,他俩向小孩儿招手“Hello”,终于停止了小孩儿的大哭大闹。
其实想码字很久很久了。一个学期的完结、好事儿坏事儿的发生、新年的开始、圣诞节、各种无脑欢快以及不悦都未能在我情绪饱满的时候激发起我码字的欲望。那些情绪和事件就顺着时间的推移和拖延症的加剧被另外的情绪和事件埋没,就像没发生一样。这些情绪并没有消失,甚至很多都在重复发生的事件中逐渐加强,可是情绪的强弱和码字欲望并无太大关联。人一旦被情绪完全掌控之后,就很容易什么事情都不想做,越想做的事越会拖延,拖延到不得已才做的时候,而码字这种事情,甚至都不能视为一种事情,不像Aufgaben,有deadline,不做完就会在某种程度上dead,所以拖延也更加严重。拖延到最后,最开始激发码字欲望的情绪没有了,甚至连为什么要写,要写什么都不清楚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只有无事可做或者无可奈何或者杀时间的情况下才可能再次坐在电脑前码字。一如我现在,坐在和谐号上,无可奈何地边听小孩儿哭闹便敲击键盘。
这一学期下来,留下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但终于清清楚楚地意识到了我从前失去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我貌似什么都有了但自己还是心里觉得空荡荡。其实回想起来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并非那些被光环围绕的日子,而是那些和真正喜欢的人们在一起的日子,尽管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那些面孔都变成了照片,因此照片实体变得没有任何必要。只要一闭眼,就记得她他是这样的笑容,那样的动作,举手投足间的细节就变成了完完整整的一个个人。他们和她们才能最给我以温暖,他们和他们不是冷冰冰的证明我存在的证据,而是让我的生存变成真正的生活。最近一直猫在宿舍反反复复地看Friends.一遍又一遍地大笑和感动。爱死Joey和Chandler这对儿活宝,又羡慕嫉妒Monica和Chandler的婚姻。忘记第七季还是第八季Chandler给Monica描述他对未来的设计: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再有一个小儿子;然后住在有小花园的房子里,花园里有秋千;养一只猫,猫可以从门上开的猫洞钻来钻去;最后,把车库改造好,可以让Joey终老。笑点在最后一句,却又那么动情。记得还有,Chandler和Ross抢夺Joey的所属权。这些都是让人笑中带泪的那种情感。日子就应该这样慢慢地过去,和所爱的他们和她们。特别美好。
你说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感觉么?有时候,你感觉一些人啊事啊是那么的对,但是细细研究开来却是那么的不搭。一味顺着感觉走,结果可能会是疯狂的举动或纯粹的不理智。但是陷入到感觉中的人就无法脱离感觉的捆绑,即使看到了自己不理智的苗头,也会主观上希望并纵容这种捆绑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超自然的单纯。
好久没有见一个人,就会相思成灾,尤其是由于各种连自己都不堪的原因而一再推迟归期或一再强求对方理解。尽管你在挑选礼物的时候那么那么精心,躺在床上的时候那么那么难过,你还是知道,自己欠她的20岁生日是永远补不回来了。她可以在你19岁生日的时候坐火车到北京送你一双筷子,你为什么就不能把其他先放一放?也许有充足的理由说我在澳门,但是我的缺席,使得在澳门或者在北京又有什么区别呢?
任何人之间的关系网真的是太脆弱了。想象下人人网有一天崩溃。然后你可以再联系上的好友有几个呢?最近的SPACES的自杀让我想了很多。我用spaces六年了。在这六年里积攒的空间上的朋友在spaces自杀后突然间就会不见,除了唏嘘遗憾之外,我的生活又会有多少真的受其影响呢?和他人social完留个联系方式,一般都是人人或者facebook, 很少有人给邮箱,我也很少要邮箱。很明显,留下邮箱之后,谁会真正联系你呢?回复邮件的心理重量比社交网站上的回复分享要重不知多少倍。一来一去,谁先终止?没有真正重要的事,总不能发邮件就问下“你好吗”然后期待对方回答“我很好,谢谢”然后杳无音讯?这种对联系往返的焦虑构成了邮件不能成为寒暄的平台,而只能是有事儿说事儿的干脆利落。最后,为避免尴尬,大家留了一打邮箱地址,却又从不联系。日子长了,收拾东西的时候,这一打地址也就和其他垃圾一样,团成一团,扔掉。再想想如果手机突然崩溃。真正记得的号码有几个?手机甚至不必崩溃,手机哪天不小心被偷了,你的社会交往就断了大半。生活的泡沫真的好脆弱。
今天回家了。终于。这些天的所想都是三十那天要怎么和妈妈过。血拼和吃饭,绝对会是美好的一天。没上大学前没来北京前拼了命也要去,上了大学到了北京却拼了命想回来。在学校遇到一些难过的事儿,只能找个树荫没命地哭一通之后和别人继续笑着说话,咱家里却能握着妈妈的手说到睡着。渐渐,回家成了做其他一切事情的根本原动力。从北外西门一直走到魏公村地铁站的长路,形单影只地穿过校园不见几个人,黑黢黢的新建成的阿语楼的庞大影子,都变得欢快了,释然了,柔和了。因为我要回家了。
包子前些日子说:不想上学想结婚。我狠狠地顶。婚纱和小孩儿,真是世间难得的美丽。尽管小孩儿再哭再闹,他还是会停一会儿,然后摸一摸我的电脑,按住ESC键不放;当我把电脑放进了书包,他走过来发现电脑不见了,会好奇地扒开我放在腿上的双手,仔细地看看,然后迷惑地跑跳开,最后还是开心地笑。活着就是要像孩子一样。小孩儿脏兮兮的嘴和衣服前襟并不能消灭我对小孩儿的爱和养小孩儿的憧憬。就,慢慢地走着看吧。